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强调积极发展这五大金融领域,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事实上,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监管部门不断推出各项有益政策,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各金融机构基于自身优势,在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财政也在加大对金融机构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力度,支持设立担保公司、增补担保机构资本金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等,推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中国人民银行则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及LPR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的利率下调,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等等,这些政策工具的效应是很明显的。
但实际情况是,还是有诸多的中小微企业信贷获得感不强,仍然存在着金融机构放贷难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并存的矛盾现象,主要原因还是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产品与需求主体的匹配度不够。当前,金融机构仍然大量依靠物理网点进行业务推广,银企之间发散的、靠熟人关系进行对接的方式仍然大量存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高速迭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地变革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为人们的高质量生活提供便利。在金融服务领域,如何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和创新技术的成果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性、便捷化的金融服务,提升民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金融时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金融专业委员杨德勇时了解到,长期以来,他注重区域金融模式的研究,其参与推动打造的“烟台金服”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模式,就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市场化的逻辑,以“平台+科技+产品+服务”模式,建设产融互动新场景,提高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产品的推广效率,提升小微企业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杨德勇表示,“烟台金服”作为地方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开发了移动端线上平台,实现用户与金融机构不限时间、不限区域的互动,提高了银企对接效率。该平台设计了线下私人董事会、金融讲堂、“金融服务毛细血管工程”等银企互动场景,增加了信任,助力了金融服务交易的达成。该平台注重现代信息科技的投入,部署了金融服务行业的大数据系统和智能金服模块,提升了产融对接的精准性和主动性。
此外,“烟台金服”在运营实践的基础上,研发了地方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体系,致力于解决政府、金融机构及中小微企业的痛点,以做“政府工作的抓手,金融机构的助手,中小企业的帮手”为使命,打造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区域事业部和支持创业等模式,构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领域的全新平台。